繼7月份無人機自主巡壩開始工業化應用后,8月13日,烏山無人機攻關小組再傳佳訊,尾礦庫區首次實景3D建模項目大功告成。標志著烏山安全環保管理信息化踏上新臺階、數字化轉型和發展邁出了鏗鏘有力的一大步。
眾所周知,環保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,而尾礦庫的安全管理,更是選礦企業的重中之重。尾礦庫壩體高程、干灘、水域面積、庫容等參數的監測,對于壩體安全評價、庫容余量估算和排礦計劃安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一直以來,傳統測量方法耗費大量的人力,同時,因為干灘靠近水域處不能接近、水面無法反射激光等原因,很難及時、準確的測量數據,尤其對于水域面積和庫容的測量,更是難以實現,對于尾礦庫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擾。
針對于此,烏山電控信息中心勇于擔當,通過精心的像控點規劃,利用搭載1億像素傾斜五相機的無人機對整個庫區進行了高密度航拍。歷時5天11架次的飛行,拍攝了4.5萬張高清晰圖片,數據量達220G,基礎素材為生成3D建模做足了準備。
據悉,航測建模需要經過一定時長的專業培訓才能勝任,攻關小組邊學習邊實踐,技能在一個個疑難問題解決中迅速提高,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RTK坐標轉換、正射圖像、空三處理、平差矯正等一系列的復雜處理,終于合成高精度的、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實景三維庫區模型。
不同于通常的局部點定位測量、表面貼照片的虛擬三維,由無人機航拍圖像處理后生成的全要素三維模型,立體呈現如同肉眼般的視覺效果。宏觀之處,能夠感受俯視大壩的雄偉震撼。細微之處,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塊石頭的紋理和陰影。
在生成的實景三維模型中,只需要簡單的鼠標拖拽,就可以立即呈現干灘、面積、某一區域容積等測量數據,可以測量任意點坐標、不規則區域的體積。經比對,長度測量誤差優于8cm。定期更新的實景模型,對評價壩體穩定性、分析排礦對庫區形態的影響、合理規劃排礦點、評估庫區生命周期等,能起到堅實的數據支撐。
目前,烏山應用無人機自主巡壩、庫區三維實景模型,結合GNSS表面位移和浸潤線、內部位移的在線監測以及視頻監控系統,構建了先進的、全方位的尾礦庫監測管理系統,切實推動了創建一流礦業公司的進程,并對促進整個行業創新環保管理、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了現實參照。